wash one's dirty linen in public
魏晋时代,富贵人家喜欢斗有钱斗奢华。当时有七月七日晒衣习俗,贫寒的名士阮咸见达官贵人都趁这机会炫耀纱罗锦绮,于是以“未能免俗”为名,用竹竿挑一短裤在院子里晒,“人或怪之”(《世说新语.任诞》)。他们感到奇怪是很自然的事∶家无锦衣这样的“丑事”,一般人是不会外扬的。
在英国,“人或怪之”的会是 wash one's dirty linen in public。按linen是亚麻布造的衣物,“当众洗肮脏衣物”,对英国人来说,等于家丑外扬了,例如∶ Diana penly dwelled on her extra marital relationships with such gus to that she evidently had no scruples whatever about washing her dirty linen in pubic(戴安娜公开详谈自己的奸情,谈得那么津津有味,显然是完全不怕家丑外扬的了)。
the best-laid schemes of mice and men
我国有一句古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者千虑订出的计划,英文可以叫做thebest-laidschemesofmiceandmen(老鼠和人所订最周详的计划)。到底周详的计划跟老鼠有甚么关系呢?
原来这成语出自苏格兰诗人朋思(Robert Burns,1759-96)的《致老鼠》(To a Mouse)诗。诗人说老鼠的冬窝毁在了农夫犁下,又说∶ But, Mousie,thou are no thy lane/Inproving foresight may be vein:/The best-laid schemes o'mice and men/Gang aft agley.(但是,老鼠啊,证明深谋远虑可能只是白费气力的,不只是你。老鼠和人所订最周详的计划,都往往出错。
现有,人们就用the best-laid schemes of mice and men gang aft agley (或oft go astray)来说最周详的计划也会出错,例如∶ Well, the best-laid schemes of mice and men oft go astray. The school athletic meet has to be postponed because of the typhoon.(嗯,人有千算,天教一算。台风一来,学校运动会就要延期了。)
lay an egg 下蛋
英文说“生蛋”,不是bear an egg,而是lay an egg,这该是多数读者都知道的了。可是,lay an egg 也可以解“彻底失败”或“表现异常差劲”,特别是指表演不受欢迎、笑话不逗人笑等,那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从前英国人玩板球(cricket),没有得分的一队叫做“得了个鸭蛋”(achieved a duck's egg),原因自然是记分析上的阿拉伯数字“O”跟鸭蛋相似。这个鸭蛋后来进了美国棒球(baseball)界,“枳化为橘”,变成较大的鹅蛋(goose egg)同样是比赛零分的代名词。在早期一些杂耍舞台,丑角说了笑话,却换不到一丝笑声,往往就会说 I have laid a duck's egg/goose egg(我下了个鸭蛋/鹅蛋)。现在,我们也不计较是鹅蛋还是鸭蛋,总之下蛋(lay an egg)就是彻底失败了,例如∶Thejokelaidanegg(那个笑话完会没有逗得人笑)。
make someone's day
语言经常受电影影响。年前香港有一部叫做“飞越”什么的电影,于是“飞越”二字风靡一时,这一本流行的香港鸟瞰大画册都胡胡闹闹取名为《飞越香港》了。近年流行的俗语“无厘头”,也是拾戏子涕唾的。
西方当然也有同样现象,一个例子就是 make some one's day。这成语直译是“成就某人的一天”,意译则是“使人家那一天快活得很”,例如 Tell them the news; it will make their day 即“把这消息告诉他们吧;他们准会开心得不得了”。不过,近年来,这成语却往往用于好勇斗狠场合。为什么呢?原来专扮大英雄的演员奇连伊士活(Clint Eastwood)在一部电影 Magnum Force 里曾经叫歹徒打他,让他可以快快活活“自卫”杀人∶ Go ahead, punk. Make my day.(动手吧,废物,给我一个快活的机会。)
现在,拳师等等接到人家挑战,有时会夸口说 He will make my day,就是向奇连伊士活学舌的。
ham actors
看电影,我们常常见到一些演技拙劣的演员。他们有的演得过火,有的似乎只是要表现自己。那样的演员,英文叫做 ham actors。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一个说法是∶十九世纪期间,美国一些滑稽演奏团常有白人把脸涂黑,演奏黑人音乐。这些假黑人要用火腿油(ham fat)卸去脸上的妆,所以他们演唱的歌曲之中,有一首就叫做The Ham fat Man(《火腿油的人》)。这些“火腿油的人”表演一般都很夸张,人们于是就把这类三流演员叫做 ham actors了。
另一个说法则是∶从前美国有一个 Hamish McCullough,带着戏班四处巡回演出。这个戏班叫做 Ham's Actors,据说演技甚劣,ham actor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又 ham 字也可以作动词用,意思是“拙劣或过火地扮演(某角色)”,例如∶ He hammed the part of Romeo(他扮演罗密欧,演得极劣)。
the patter of tiny feet
各国都有象声词语,即英文所谓 onomatopoeic words。 例如雨声,中国人有时会用“啪嗒啪嗒”来形容,英国人则会用 patter这个字∶ I heard nothing but the patter of the rain on the window 跟 I heard nothing but the rain pattering on the window 一样,都是说“我只听见雨点啪嗒啪嗒打在窗上”。
此外,英国人还会用 patter一字来说幼儿的脚步声。他们要问人家是不是怀了孕,往往就很婉转的说 :Are you going to hear the patter of tiny feet?(你将要听到一双小脚啪嗒啪嗒走的声音了么?) The patter of tiny feet 这成语,其实是连英语国家的人都觉得碍于不伦的∶在那些小鬼头乱跑乱跳的脚步声里,大人一般恐怕很难联想到“画船听雨眠”意境。究竟这成语出自谁人手笔,谁都不知道;这里就用女作家伯塔.拉克 (Berta Ruck)的猜想作结好了∶“我想,这成语一定是个多情易感得不正常的独身老汉想出来的。”
read the Riot Act (宣读《取缔骚乱法》)
专制统治者向来都害怕人民自由集会,所以秦始皇下令“偶语(相聚私语)者弃市(在闹市处决后暴死)”(《汉书·高帝纪》”。*** ***
从前英国也有一条禁止集会的法律:《取缔骚乱法》。这条法律于一七一五年颁布,规定执法官有权解散十二人或十二人以上的集会,程序是先向他们宣读这条法律的内容,假如宣读之后一个钟头人们还不肯散去,当局会把他们拘捕判刑,包括死刑。《取缔骚乱法》当然早就废除了,不过,人们今天还常常用read the Riot Act(宣读《取缔骚乱法》)来说“训斥”或“严重警告”,例如:
The boss read him the Riot Act for not doing his work properly.(他不好好工作,给老板严重警告了)。
in Indian file 印第安纵队
历来兵家都着重隐瞒已方军力的虚实。我国一个着名例子是齐国军师孙膑用减镬办法,教魏将庞涓以为他兵力薄弱,兼程来追,结果中了齐军埋伏,惨败自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美国印第安(Indian)战士则常常用另一个方法隐瞒己方实力。他们行军时,会一人紧跟着一人列成纵队(file)鱼贯前进,这样,无论是十多人还是千多人走过,留下的都会是同一样的足迹,管教敌人摸不着虚实了。而走在纵队最后面的人,还可以轻易把所有足迹抹去。
现在,英语国家的人把“列成单行纵队”叫做in Indian file,就是源自这种行军方法的。In Indian file 也可以说作 in single file,例如: We went into the hall in Indian/single file(我们排成单行鱼贯走进大厅里)。
the lion's share 狮子那一份
战国末年,政治家苏秦曾经指出秦国是不会甘心七分天下的:“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 对中国人来说,虎狼总是要独吞一切的; 英国人呢? 他们会说比虎狼更厉害的狮子:the lion's share。
The lion's share 直译是“狮子那一份”。这成语出自《伊索寓言》。故事说,狮子跟另外三只动物一起去打猎,猎到一只鹿。分食的时候,狮子把鹿分做四份,说自己是百兽之王,应得一份;自己最勇敢,又应得一份;自己的妻子儿女也应得一份;至于剩下的一份,当然应归它的猎伴了。“你们有胆就拿去吧!”狮子咆哮着说。于是,整只鹿都归了狮子。
现在,人们往往就用 the lion's share 来说“最好或最大部分”,例如: He got the lion's share of his parent's fortune(他独得了父母绝大部分的产业)。
Please take a taste of your own medicine
《三国演义》说太医吉平有一次在头风药里暗中加了毒药端给曹操吃,曹操明知有毒,就说:“汝既读儒书,必知礼义。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汝为我心腹之人,何不先尝而后进?”曹操生于古代,学人说礼说义是不足奇怪的;换了是今天*******,大概就会用表示身分的英语学人说: Please take a taste of your own medicine!(请尝尝你自己的药吧!)
Take/get/have a taste/dose of one's own medicine 是指“其人之道,其人自受” 或 “自尝苦果”: 药当然都不会是怎么可口的。 至于 give somebody a taste/does of his own medicine,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牙还牙”的意思了,例如: To give him a taste of his own medicine, I did not point out to him his mistake, but reported it to the boss (我实行以牙还牙,不把他的错误告诉他,却向老板报告)。